開始做data entry以及對結果的分析之前,已經完成了幾組訪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之前Part B的文章看看我是怎樣執行訪問的,以及看Part A看看如何準備的。
Data Entry
我使用的是一個這個 template
將這些數據結果輸入在這個Excel,裡面已經有對應的formula提供給我們看分析。
- 可以相應加一些column,例如:user對這個名字的感覺是confused還是unfamiliar;哪一些是他們最常用的,哪一些是最不常用的(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上作為參考)
- 儘量寫下對應的comment作為參考
- 將每個受訪者所寫的分類名稱category記下來(在Original category這一欄)
- 將我們討論出來的經過調整後的分類名稱寫在Standardised category這一欄。我們用刪減wording的方法,以及稍稍改動wording做調整。經過調整之後的名稱必須是大家認為user一看就了解在這個category下面會有什麼類型的item,讓他們可以容易找到想要的東西
- 在Unique standardised category這一欄就會自動計算出有哪些名稱的統一程度是最高的。也就是說最多人會同意用這個label
- 例子
- 例子一:受訪者1/2/5都有Room booking這個label,而我們也同意Room booking可以清晰表達出所描述的分類。因此Room booking這個label出現了3次,同意度算比較高的
- 例子二:受訪者1和受訪者2的User Preference,受訪者3的User account,受訪者4的Personal,以及受訪者5的User Info / Preference 裡面描述的是類似的東西,所以我們一致同意將這些label都用System作為standardised category。因此setting的統一度也比較高。
Data Analysis & Discussion
數據輸入完之後,我們就開始根據Excel幫我們計算出來的結果做分析以及根據結果和分析討論出同意度比較高的菜單分類version
1. 看整體卡片的分類分佈
- Summary是看不同受訪者對所有卡片的分類是怎樣的,是受訪者寫的原始的分類標籤
- Standard Summary跟Summary類似,但是是展現我們之前討論出來的Standard category跟卡片的分類關係
- 我們通常會看Standard Summary這個表格,因為之後我們會按照這個分類標籤來做這一次的設計結果
我們主要根據這個表格來決定用什麼wording作為分類組別的標籤名稱
2. 看卡片與標籤名稱的相關性 Correlation
這個表格看起來蠻直觀的,就是將卡片分到同一組別的情況。
- 有一些很明顯所有受訪者都會分在同一組的就會顯示100%
- 顯示60%的就是5個受訪者當中有3個人將這個卡片選擇分在這一組,其餘2個受訪者分別以20% 將這個卡片放在兩個不同組別,或者以40%將這個卡片放在同一個組別,以此類推
我們主要是根據這個表格來決定哪些Menu item放在同一個類別下面
3. 討論及觀察發現
我和PM進行了兩次討論。
- 第一次先將比較明顯的分組以及比較容易確定的東西先決定好。話雖如此但仍有一些問題在,所以先記下來,等待下一階段再設計測試來驗證。
- 第二次會將一些無稜兩可的選項討論決定出一個temporary solution 暫時的版本。會保留一些我們希望得到答案的問題。留在下一階段設計測試的時候來驗證
這次研究的結果
最後,我們根據整個研究結果討論設計出一個認可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但是這個菜單並不是最終的結果,我們還會根據這個version設計一個Usability Test來測試一下受訪者是否可以通過這個菜單順利地找到所需item
這次的Cart Sorting Exercise就完滿結束了,但是設計和測試是不會停止腳步的。Usability Test 等待下次跟大家分享。敬請期待。
謝謝你看到這裡。